西安行人放着天桥不走非要冒着危险去横穿车流 这是为啥?
“过马路,上天桥。”这是儿歌《人行天桥》中的歌词。为了将人和车分流,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,人行天桥应运而生。一段时间内,它的数量多少还被视为一座城市现代化的标志。
然而,在真实的生活中,有人行天桥,行人仍随意横穿马路的现象司空见惯。西安市市政设施管理局天桥通道管理所负责对西安城六区138座天桥来管理和日常维护。连日来,华商报记者先后走访观察了西安市76座天桥周边的行人通行情况,发现西安市二环全线及部分隔离措施到位的天桥使用率极高,但也至少有10余座人行天桥因为种种原因形同虚设。
6月14日,记者绕西安市二环路走访一圈,铁一局医院人行天桥、新安医院人行天桥、第九医院人行天桥、工程大学人行天桥、刘北村人行天桥、太和路北口人行天桥、余家寨人行天桥、贞观路南口人行天桥、开元路南口人行天桥等,道路中间区域都有绿化带隔离,行人无法横穿马路通行。东二环沙坡立交桥、城北客运站人行天桥、大白杨小学人行天桥、梨园路西口人行天桥、土门文化宫人行天桥等,用栏杆加绿化带双层隔离,行人无法横穿马路通行;丰禾路西口人行天桥、市人才市场人行天桥、西航人行天桥、白沙路北口人行天桥等,除了在道路中间有栏杆及绿化带进行隔离外,在人行天桥下方,天桥口的道沿上也围有很长一段栏杆,行人想要绕行至马路上,非常不便,这也促使行人从天桥通过。
该天桥位于丈八东路,路南是中国兵器工业第二0三研究所和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,路北是兵工社区五二一生活区,人流量较大,但很少有行人选择走天桥,路中间绿化带的缺口成了人们过马路的首选。
6月12日上午9时30分许,记者在该天桥观察,大部分行人都横穿马路,仅1分钟时间就有20人横穿马路,甚至包括抱着小孩的、推着婴儿车的。一位正站在路边等待过马路的大叔说:“我64岁,腿脚不好,爬不了天桥的台阶,只能看着车少一点就赶紧快走过去。”一位推着婴儿车的阿姨则说:“我也知道走天桥安全啊,但是车子没办法直接推上去,得绕到另一边上去,到对面后又要绕,不如直接从马路穿过去。”
西安美术学院位于含光南路和雁塔西路丁字路口,西安美院人行天桥位于丁字路口南侧的含光南路上,丁字路口北侧就是美院行人通行的东门和斑马线,人行天桥和斑马线距离不足百米。
“出门就是斑马线,为啥要绕来绕去的去走天桥呢?”面对记者的询问,一位站在斑马线旁等绿灯的姑娘不解地说。
小寨是西安知名商圈,人流及车流量巨大,虽然过往行人众多,但很少有行人横穿马路的现象,都是通过小寨人行天桥过马路。该天桥是大型环形天桥,四个方向共有8个进出口,在天桥进出口的路边都设置有很长一段栏杆,即使行人想横穿马路也需要先绕行很长一段距离。
“我就在长安大学上学,经常去赛格逛街吃饭,肯定是走天桥啊,从来没想过横穿马路,这儿的路况这么复杂,车这么多,走下面太危险,而且绕着栏杆还需要走上好几分钟才能横穿马路呢。”一名大二男生说。
和小寨天桥同在长安路上的音乐学院人行天桥、兴善寺人行天桥、邮电大学人行天桥都是马路中间用绿化带隔离起来,限制了行人横穿马路,迫使他们只能从天桥上通过。
陕师大人行天桥有自动扶梯,天桥上方还有遮阳棚,不怕风吹日晒。该天桥出入口没有台阶,左侧是自动扶梯,右侧是一个比较宽的缓坡,行人可以推着自行车上下天桥,特别方便,虽然桥下马路中间的绿化带和栏杆之间有一个缺口,但在记者观察的10分钟里,并未有行人从该缺口处横穿马路。
“我是陕师大学生,我们都是走天桥啊,从来就没看见有人横穿马路,又有电梯又不用晒,为啥不走呢?就是有时候放学高峰期,天桥上人比较多。”一位女生说。
劳动南路人行天桥周边是大唐西市商圈,人流量相对较大,但天桥旁边就紧邻信号灯路口,所以人行天桥的使用率非常低。记者发现,紧挨着天桥出处,之前应该是有斑马线的,虽然线被抹掉了,但还是有痕迹,需要过马路的行人都站在原有的斑马线旁,等车行红灯亮了车停了,从容地走过去。
一位正准备穿过马路的小伙子说:“这儿有红绿灯啊,虽没斑马线,但车会停住,等车停了就可以直接过去了,我也不知道如何设计的,非得把斑马线抹掉,设个天桥。”记者站在天桥上,看着桥下是川流不息的人群,但桥上却连一个行人都没有。
天桥的东南侧台阶下紧挨着的就是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,这一侧的台阶较陡,没有自行车坡道,西南侧台阶中间有坡道,与之对应的天桥东北侧台阶中间也有自行车坡道。医院门口马路中间的栏杆有长约25米缺口,缺口上方有禁止左转的标识,而横穿马路者正是从这个缺口穿行。
缺口没有斑马线,没有红绿灯,在车流中,只要凑够一拨人,就大摇大摆地横穿马路。“天气太热了啊,大家都在走我为啥不能走,家人住院,急着出去买个东西,直接穿马路会很快。”一位刚从马路对面跑过来的男子说。
“天太热了,其实如果天桥上有遮挡、不会暴晒在烈日下的话,我还是很愿意走天桥的,毕竟比直接过马路安全多了。”一位30岁左右的女子说。
该天桥南端紧靠丰庆公园,北端有两个居民小区及多个商铺,道路中间并没有隔离带。该天桥东侧不足100米的距离即是丰庆路与桃园南路十字路口。若来往人群不通过天桥,该天桥东西两侧100米范围内,都有斑马线可供行人抵达道路对面。
记者在现场看到,虽然附近有天桥及斑马线,但横穿马路的行人依然很多。一位带着孩子的女士表示,由于丰庆公园北门正好与小区大门相对,而且马路两边都有路口,为图方便就直接穿马路了。
该天桥是年初新修而成,共有6个进出口。其中,天桥道路两旁南边的两个进出口有坡道,可供自行车及推车上下。天桥东南角紧邻华润万家超市,东侧新华街小区众多,通向长安广场及步行街,过路行人众多。
记者15日上午在现场看到,横穿马路不走天桥的人数众多,大部分为买菜逛早市的中老年人,及很多往来骑电动车的人群,这是由于道路中间并未被完全封闭,天桥形同虚设。
天桥在西安交通大学南门旁,该路段道路正在施工,道路较窄,车辆行驶较缓慢,出校门右转15步就是人行天桥,桥西南、西北侧下台阶走20步就是公交站牌,所以这个交大南门人行天桥的利用率按理应该很高的,但是记者观察的20分钟里,横穿马路的行人还是很多。桥东马路中间是栏杆隔离起来的,桥正下方的栏杆与另一侧的绿化带之间有半米的距离,行人纷纷选择从这儿穿过。
记者看到一位阿姨艰难地推着自行车从这个半米宽的缝中穿过。“我推着车过马路用不了一分钟,天桥东北侧没有坡道,我得绕到西北侧的台阶坡道上推上去,下台阶的时候只能从西南侧推下去,这起码得五六分钟。”
该天桥设置在十字路口,在天桥西侧的马路中央有栏杆,行人无法轻易穿过马路。而在天桥东侧有红绿灯,需要过马路的行人就站在路口,等来往的车辆遇红灯停下后,便纷纷穿过马路。记者在现场观察的时候正值距离天桥不足百米的东关小学放学,来接小孩的家长基本上没有人走天桥,都是根据红绿灯过马路。
记者注意到,路口地面上仍可看到斑马线的痕迹,但没有人行红绿灯。“我天天接孙子上下学,这儿斑马线走得好好的,不知道为啥要设个天桥,根本就没必要,虽然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是要走天桥的,但路口车都遇红灯停下了,很安全的。”一位领着小男孩的大爷说。
“我是东关小学五年级的学生,现在要去马路对面的托管班上课,老师说不能横穿马路,要走天桥,这样安全。”一个正在爬天桥台阶的男孩说。
该天桥东边正对医院门口的马路中央是隔离栏杆,行人无法通行。而桥西边栏杆延续了不到200米,由东向西行驶的车辆可在此处掉头,不少行人也选择在此处横穿马路。
由于过往车辆车速较快,记者看到十余位行人站在马路中间的栏杆旁,等待横穿马路,他们花了两分多钟,才从车流中穿梭过来。“你没看见我提着这么多东西吗?咋走天桥,我腿还疼呢,爬不了楼梯。”面对记者询问,拎着大包小包的阿姨有些不悦。
天桥西北方向就是西安电力中心医院,西南边是居住小区,人流量很大,记者观察的10分钟里,基本上没有人从天桥通过,全都是从马路上横穿到对面。其实该天桥全程缓坡,走起来毫不费力。
“看见公交车了,我就想跑过来赶公交啊,从天桥走的线岁左右的阿姨说。这时一位年轻姑娘说:“我每天上下班时间都很赶,公交站刚好在桥下,下公交后再走天桥,得绕几百米,我几乎没走过天桥,都是直接走马路。”
该天桥的东南方向就是西安市第七十二中学大门,桥西是绿化带和栏杆双层隔离,在记者观察期间,未见有在桥西翻越栏杆和绿化带的行人。但是桥东的马路中央左侧是栏杆,右侧是绿化带,栏杆和绿化带之间有五六米长的缺口,正是这个缺口,给往来的横穿马路者提供了便利。
在记者站在该天桥上的10分钟里,就看见有20余人横穿马路,骑着电动车的、推着婴儿车的,来往车辆不得不放慢速度,等待行人穿行。“我赶着回家吃饭呢,中午本来就没多少休息时间,谁爬天桥呢,太慢了,我从马路走,几十秒就过去了。”一个放学准备回家的小男孩说。
该天桥设置在十字路口,东西方向有红绿灯,天桥西侧的路口处能看出原来的斑马线痕迹,没有人行红绿灯,但大家依旧站在这儿等车停的时候穿过马路。天桥的西南侧是公交站,但距离天桥较远,公交站旁边就是万寿路地铁站D口,除了在路口上已经废弃的斑马线上通行,公交站对面马路上的栏杆和隔离带间的三四米缺口,也有很大一部分行人从这儿横穿马路。
“我家就在对面的小区,不管是坐公交还是坐地铁,都不需要绕那么远的天桥啊,大家都是直接过去的,也没听说何时发生过意外。”一位下了公交正准备过马路的大姐说。
该天桥的桥西侧马路中间的绿化带和栏杆间有一米多的缺口,记者发现,很大一部分行人正是从这个缺口处穿过马路。栏杆和另一侧的绿化带间也有一米的缺口,还是有行人穿梭通过,还有推着自行车的阿姨疾步通过。
桥东是长约30米的缺口,由西向东行驶的车辆在此掉头,车速较快,仍有不少行人快速通过,甚至小跑过去。更多的是自行车和电动车,如果走天桥的话,要从东北侧台阶上去,但这侧没有缓坡,且台阶较陡。“我骑电动车上下班,几乎每天都要经过这儿,难不成天天扛着电动车爬台阶?”一位骑电动车的小伙反问记者。
该天桥的东侧马路中间左侧是绿化带、右侧是栏杆,但是绿化带和栏杆之间有约2米长的缺口,不时有行人从该缺口通过。记者观察到,该天桥的东南侧台阶中间有自行车坡道,台阶坡度较缓,能够完全满足自行车上下通行。
天桥的西北处有30米左右的缺口,也是行人横穿马路的高发地段。“我横穿马路怎么了?你问这样的一个问题干啥?我多年都是这样走的,从来没人问过我。”一个推着买菜小车的阿姨不耐烦地说。
桥西大约100米处是空军工程大学大门口,东西向有车行红绿灯,南北向没有斑马线,也没有人行红绿灯,但是等过往车辆遇红灯停下时,等待在路边欲穿过马路的人们就纷纷快速通过,基本上没有人从天桥通过。
记者观察,基本上没有过往行人走天桥,南北方向没有斑马线,但是有人行红绿灯,等人行红绿灯变成绿灯时,等待过马路的人们都纷纷穿过马路。在人行天桥东侧,虽没红绿灯,但也有较少的行人从此处横穿通行。在天桥西侧对面的路口南侧,有正常运行的行人红绿灯,而北侧的行人红绿灯是坏的。记者在现场看到,等来往的车辆停下等红灯时,骑摩托车的、推着小三轮的、牵着娃的,都纷纷穿过马路。
西安市市政设施管理局天桥通道管理所工作人员和记者说,“市民不走天桥我们也没办法,只能倡导大家为了安全,尽可能地选择走人行通道出行。”
记者走访中发现,一些天桥下方隔离设施比较完备,这会直接减小行人横穿马路的几率。对此,工作人员说,“我们只是负责日常管理与维护,道路设施需由交警部门设置。每天都有工作人员去各个天桥巡视,看有没有摆摊设点,也负责清洁工作及定期冲洗天桥护栏,天桥的建设是由天桥地下通道管理办公室(天地办)负责的。”天地办工作人员表示,“我们只是实施部门,负责建设,至于每年在哪些地方新增过街人行天桥,是由规划部门设计的。”
西安市自然资源规划局交通处工作人员段先生表示,“过街人行天桥的设置原则是根据行业标准《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》进行的,结合城市道路网规划,使天桥的设计布局适应交通的需要,行人不走天桥、横穿马路,这我们也没办法。”
“过街设施会定期制定规划,短期5年、长期20年,制定规划是根据《城市人行天桥设计规范》,5年规划中就会规划上百个立体设施点位,但不可能把规划中的点位一一落实。每年新增的立体过街设施有10个左右,包括过街人行天桥及地下通道,但具体增加哪些点位,这要问市政部门。”对于市民呼声较高的给天桥加装电梯、天桥上增加遮雨防晒等设备的愿景,段先生称,“现有天桥大都建设年代较远,跟不上城市的发展,不过今年年初,已将人行过街设施体系规划报给市政府了,等规划批下来后,所有新天桥都会有上下电梯等无障碍设施。”
“过街人行天桥正常情况下不会撤掉,只会增加,除非是对一些大的市政设施建设有影响,比如五路口人行天桥,一种原因是修地铁的缘故,另一方面该地段地下通道设施已基本满足了行人需求,再就是五路口天桥本身年代久远,维修成本过高。”段先生说,一些市民呼声高、要求在一些地段设置人行天桥的,也会予以考虑。
根据记者走访中发现行人横穿马路不走人行天桥等问题,记者正常采访到了西安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。
该负责人表示,行人过街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的设施有天桥、地下通道、斑马线,而斑马线米以上,“这样的设置一种原因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行人安全,另一方面也是提升机动车通行效率。”该负责这个的人说,斑马线本身就是行人通行路权的确认,“也就是说行人穿越马路应该是通过斑马线,如果有信号灯调控路口,也应遵守信号灯指示通行,随意横穿马路其实是对车辆通行路权的侵犯。”该负责人说,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也是对行人通行权的一种确认,“不走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而选择横穿马路,已经是一种交通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,除了是对自身安全的一种忽视,也对交通秩序带来影响。”
对于记者走访中发现不少人行天桥设置在交叉路口附近,或者是交叉路口已经消除了斑马线却因为有信号灯,所以行人一般选择按照信号灯通行的现象,该负责的人介绍,人行天桥一般是根据交通流设置,“比如说二环、三环和快速干道这些快速路,就很有必要设置人行天桥,而且使用率非常高,因为横穿马路就会干扰到正常交通流,其次是人流密集区域,天桥或者地下通道利用就会很高。”该负责这个的人说,为了强化交通秩序管理,交警部门加强了道路中央隔离护栏、天桥下方隔离护栏的设置,“目的是为了引导行人通过过街设施穿越马路,但从实际效果来看,一些隔离设施对交通的影响也会有,比如阻断了车辆调头等。”该负责人说,从交通管理的角度来说,交通参与者都应该遵守交通标志标线指示通行,而不是一味采取设施禁止的方式。
根据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的信息,今年上半年,西安城区因为行人横穿马路的交通事故并不多,“原因有两方面,一个是西安市的车让人成为一种共识,另一方面也是硬性隔离设施到位,能够尽可能的防止行人横穿马路。”据介绍,下一步西安交警部门将加强行人过街信号灯的建设,“通过行人信号灯灯时设置可以调控交通流交替通行,因此对交通秩序也会更加有序。”